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2018年第13期)
发布时间:[2018-12-03] 阅读次数:[ ]

教职工政治学习参考资料

2018年第13期)

西安文理学院党委宣传部编         20181121

●学习内容

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专题学习

参考内容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论述综述2

二、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网络强国战略综述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

不懈努力13

三、坚持网络强国战略思想——一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网信工作会

议重要讲话27

四、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二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网信工作会议

重要讲话29

五、突破核心技术 筑牢安全防线——三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

息化工作会议重要讲话31

六、突破核心技术 建设数字中国——四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网信工

作会议重要讲话33

七、坚持网信事业正确政治方向——五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网信工

作会议重要讲话35


●参考资料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重要论述综述

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深刻洞察力,就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形成了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枕水人家的木门徐徐打开,世界互联网又将进入“中国时间”。2018年11月7日,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在浙江乌镇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互联网的发展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亲自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在这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我国正处在这个大潮之中,受到的影响越来越深。

也正是在这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2013年9月30日,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的“课堂”搬到了中关村,其中“授课老师”多为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家和科研人员。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增材制造、云计算、大数据、高端服务器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情况后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

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镇视察“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时指出:“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很多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很强带动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要用好互联网带来的重大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及互联网,体现出他对网络强国战略的深入思考。

今年4月20日,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络安全,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网信领域军民融合,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

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我国有13亿多人,如果弄成那样一个局面,就不符合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国家利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同心圆”思想,要求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2016年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等等,这样的言行也要坚决管控,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要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今年4月20日,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整体提升国家网络安全水平

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危害社会、危害人民。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

习近平总书记对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高度重视,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之初,他就敏锐地洞察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对一个国家很多领域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认清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充分认识做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做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一致、齐头并进,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点攻击的目标。‘物理隔离’防线可被跨网入侵,电力调配指令可被恶意篡改,金融交易信息可被窃取,这些都是重大风险隐患。不出问题则已,一出就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问题,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我们必须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在2016年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互联网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才能整体提升国家网络安全水平。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

201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高票通过,成为我国首部网络安全领域的法律。

从明确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到突出强调“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再到明确要求“全面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国家网络安全屏障进一步巩固。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在今年4月20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树立网络安全意识,就做好国家网络安全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信息统筹机制、手段、平台建设,加强网络安全事件应急指挥能力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要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行业、企业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承担主体防护责任,主管部门履行好监管责任。要依法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切断网络犯罪利益链条,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要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突破核心技术,建设数字中国,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石。

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已成为网络大国。但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互联网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产业实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在核心技术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在2016年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人人都懂的砌房子作喻:“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

面对一浪赶一浪的新技术革命,如何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在今年4月20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要抓产业体系建设,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要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做好体系化技术布局,优中选优、重点突破。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金融、财税、国际贸易、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制度环境,优化市场环境,更好释放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要培育公平的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要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

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必须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研究制定网信领域人才发展整体规划,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为把互联网人才资源汇聚起来,习近平总书记还指示相关部门“要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要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要探索网信领域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机制,在人才入股、技术入股以及税收方面制定专门政策”“在人才流动上要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今年4月20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应该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要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依靠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推动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要坚定不移支持网信企业做大做强,加强规范引导,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企业发展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更好承担起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更好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

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

浙江乌镇。随着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临近,来自全球的八方宾客齐聚中国江南水乡,共商“网”事。

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从发来贺词,到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再到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对每届大会都给予瞩望。

正是站在乌镇的讲台,习近平总书记率先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坚持的“四项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他还就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五点主张”: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乌镇声音”成为引领互联网国际合作的友谊之声。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尊重网络主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赞同,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对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设想由来已久。

2014年7月16日出访巴西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巴西国会的演讲中指出,“虽然互联网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在信息领域没有双重标准,各国都有权维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互联网对人类文明进步将发挥更大促进作用。同时,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

2015年12月16日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虽然是无形的,但运用互联网的人们都是有形的,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应对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公平正义,共同分享全球信息革命的机遇和成果。

2016年9月3日,杭州,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增长方式设定为杭州峰会重点议题,推动通过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关上,也不会关上。我们要鼓励和支持我国网信企业走出去,深化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到‘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覆盖到哪里’。外国互联网企业,只要遵守我国法律法规,我们都欢迎。”在2016年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时隔两年,在今年4月20日召开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种主体作用。既要推动联合国框架内的网络治理,也要更好发挥各类非国家行为体的积极作用。要以“一带一路”建设等为契机,加强同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建设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之所以能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的正确引领。当今世界,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展开。能不能适应和引领互联网发展,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一个关键。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我们就一定能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在奋力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中更好实现亿万人民的伟大梦想。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11月06日05版)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网络强国战略综述:

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很多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很强带动作用”;

“要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我国网信领域广大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树立这个雄心壮志,要争这口气,努力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要坚持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让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

新理念指导新实践,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战略开启新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就如何认识、运用、发展、管理互联网等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观点,深刻回答了中国是否要发展互联网、怎样发展互联网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揭示了互联网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网之道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引领网信事业发展的思想指南和行动遵循。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网络强国战略蹄疾步稳,互联网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信息经济蓬勃发展,网络空间日渐清朗,互联网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一幅五彩斑斓的网络强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及互联网,他对互联网发展的高度重视,源于对网络强国战略的深入思考,源于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的真挚情怀,源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执着坚毅。

“跨越长城,走向世界。”1987年,一封简短的电子邮件从北京发出,标志着中国人“触网”的序幕正式拉开。这一年,中国的GDP为1.2万亿元。

30年后,在中国街头,智能手机成为大众“标配”,互联网变得不可或缺。如今,中国的GDP达80万亿元,稳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

中国奇迹的背后,是对历史机遇的深刻把握。而在众多的历史机遇中闪耀着科技革命的光芒。

2016年5月30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20世纪前期,量子论、相对论的诞生形成了第二次科学革命,继而发生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变革,基于新科学知识的重大技术突破层出不穷,引发了以航空、电子技术、核能、航天、计算机、互联网等为里程碑的技术革命,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

然而,并不是每一次科技革命都被中国把握。“我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逐渐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想起这一段历史,我们心中都有刻骨铭心的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风起云涌,这是改变世界的力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决不能同这样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

2015年12月16日,在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鸡犬之声相闻’的地球村,相隔万里的人们不再‘老死不相往来’。可以说,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

同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乌镇视察“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时指出:“互联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很多领域的创新发展起到很强带动作用。”

互联网之光是时代之光,它“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新时代的中国无疑把握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实现了互联网领域的跨越式发展。2017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

“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

“现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我国有7亿网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两个了不起”来形容中国在互联网领域取得的成就。

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亲自担任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展现出非凡的远见和担当。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互联网和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网络走入千家万户,网民数量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网络大国。同时也要看到,我们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上强调,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部署要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向着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的目标不断前进。

“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一字之变,预示着中国互联网发展进入全新的时代。

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最大的“命门”。对于立志建成网络强国的中国来说,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显得尤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突破核心技术,人才是关键。“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

2016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对信息化领军人才支持力度,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信息化管理人才。吸引和扶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建立海外人才特聘专家制度,对需要引进的特殊人才,降低永久居留权门槛,探索建立技术移民制度,提高我国在全球配置人才资源能力。

长期以来,在技术发展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要关起门来,另起炉灶,彻底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靠自主创新谋发展,否则总跟在别人后面跑,永远追不上。另一种观点认为,要开放创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自己的技术,不然也追不上。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绝对了一些,没有辩证看待问题。一方面,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正确处理开放和自主的关系”“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办大事”“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16年10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提出要努力做到“六个加快”: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加快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加快增强网络空间安全防御能力,加快用网络信息技术推进社会治理,加快提升我国对网络空间的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

网络强国战略的实施,适应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适应了新时代分两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新要求,为中国发展擘画了新蓝图,为民族复兴提供了新引擎。

“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2016年9月3日,杭州,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提出中国方案——“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日新月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将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这种变化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帆风顺,需要各国合力推动,在充分放大和加速其正面效应的同时,把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增长方式设定为杭州峰会重点议题,推动制定《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还通过了《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数字经济”这一全新的经济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一个多月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经济加速向以网络信息技术产业为重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我们要把握这一历史契机,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要加大投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电子商务系列政策措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和行动的实施,中国数字经济进一步创新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互联网带来的改变不仅在经济领域,也为国家管理开辟新途径,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新手段。“我们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国家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

今天,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国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最大牵挂。在发展互联网上,他也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把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投向农村,他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发展智能制造,带动更多人创新创业;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帮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发挥互联网优势,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在总书记看来,发展互联网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在发展新技术新业务时,必须警惕风险蔓延。

习近平总书记对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高度重视,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之初,他就敏锐地洞察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论述,把网络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列于和国家信息化同等重要的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

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持清醒头脑,各方面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网络安全。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目的是整合相关机构职能,形成从技术到内容、从日常安全到打击犯罪的互联网管理合力,确保网络正确运用和安全。

201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高票通过,成为我国首部网络安全领域的法律。

“在我国,7亿多人上互联网,肯定需要管理,而且这个管理是很复杂、很繁重的。企业要承担企业的责任,党和政府要承担党和政府的责任,哪一边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网上信息管理,网站应负主体责任,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主管部门、企业要建立密切协作协调的关系,避免过去经常出现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现象,走出一条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新路。”习近平总书记对互联网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对互联网实行科学管理,对网络秩序进行依法整治,使安全的篱笆得以扎紧,网络空间得以清朗,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得以巩固。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互联网企业提出殷切期望,“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他强调,“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互联网虽然是无形的,但运用互联网的人们都是有形的,

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

初冬,浙江乌镇。烟雨画巷,粉墙黛瓦,桨声舟影,流水人家。12月3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如约而至,千年古镇再次迎来八方宾客“水乡论剑”、共商“网”事。

这是世界互联网领域一年一度的重要约会,也是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更是倾听中国声音、凝聚国际共识的重要舞台。

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成功举办了3届。习近平总书记对每届大会都给予瞩望:首届大会,发来贺词;第二届大会,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第三届大会,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

“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从此,“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不仅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主题,更成为世界关注的话题。

早在2014年7月16日出访巴西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在巴西国会的演讲中指出,当今世界,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必须认真应对。“虽然互联网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权益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在信息领域没有双重标准,各国都有权维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能一个国家安全而其他国家不安全,一部分国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国家不安全,更不能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所谓绝对安全。”他强调,“国际社会要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互联网对人类文明进步将发挥更大促进作用。同时,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不同国家和地区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世界范围内侵害个人隐私、侵犯知识产权、网络犯罪等时有发生,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恐怖主义活动等成为全球公害。”他强调,面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

“不搞网络霸权,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从事、纵容或支持危害他国国家安全的网络活动。”“必须坚持同舟共济、互信互利的理念,摈弃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旧观念。”“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

站在乌镇的讲台,习近平总书记率先提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应坚持的“四项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他还就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出“五点主张”: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促进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保障网络安全,促进有序发展;构建互联网治理体系,促进公平正义。

“互联网虽然是无形的,但运用互联网的人们都是有形的,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美丽、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中国最高领导人的倡议,从中国江南水乡传出,为国际互联网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奠定了互联网国际合作的基石,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赞同,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回望“触网”30年,互联网给中国带来历史性巨变;放眼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洪波涌起、风光无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必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不懈努力,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17年12月02日 01版)

坚持网络强国战略思想

——一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网信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

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站在人类历史发展和党和国家全局高度,科学分析了信息化变革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度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网信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入阐述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系统明确了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网信工作作出重要战略部署。这是一篇科学回答信息化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行动指南。

互联网是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影响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是其他科技成果所难以比拟的。当今世界,谁能更好认识和把握信息化大势,谁能更好适应和引领新生产力发展方向,谁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谁就能赢得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工业革命后,我们一次次同历史机遇擦肩而过,令人痛惜。现在,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不能有任何迟疑、任何懈怠,必须将机遇紧紧抓在手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形成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指引我国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从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到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跃居全球第二,再到网上交易、手机支付、共享出行等新技术新应用广泛普及,充分表明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对网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决策和对网信工作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充分表明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对实践的指导是科学有力的,充分表明我们党紧紧抓住了信息化为我国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的有利契机。

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网信工作的根本遵循。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五个明确”高度概括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明确网信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明确网络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明确网络强国建设的原则要求,明确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国际主张,明确做好网信工作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生活的时代,互联网还没有出现,对于这些问题,他们不可能给出具体答案。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成果,是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信息化提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创造性回答,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面对信息化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第一次召开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进行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维护网络安全,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主动参与网络空间国际治理进程等重大问题给出答案、指明方向,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远见卓识和对机遇的把握能力、对挑战的驾驭能力。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奋力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我们就一定能把握时代主动权,赢得中华民族的光辉未来。

(来源:人民日报,2018年4月22日)

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

——二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网信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广泛凝聚共识、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我们的事业才能无往不胜。

“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等重大问题并提出明确要求,对于营造风清气正网络空间,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同心共筑中国梦,具有重大思想引领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

网络深度融入人民生活,网民数量世界第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中国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网络大国。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要求我们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技术前进一小步,管理难度增加一大步。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负起责任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要压实互联网企业的主体责任,决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要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调动网民积极性,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治理。坚持线上线下密切联动,我们才能牢牢占领网上阵地,赢得网上主导权。

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必须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下大气力做好人的工作,广泛凝聚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加强和改进网上正面宣传,就要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凝聚亿万网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正面宣传不能靠一种腔调、一种风格包打天下,必须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进一步提升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有效性。对于网上热点问题,要线上线下共同发力,多做解疑释惑工作,决不能失语失声。只有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把网上舆论引导和网下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既会“键对键”、又能“面对面”,我们才能形成合力,把广大网民凝聚到党的周围,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人心齐,泰山移”。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网信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释放互联网的最大正能量,广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就一定能成就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来源:新华社,2018年4月22日) 

突破核心技术 筑牢安全防线

——三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着眼于新时代、新形势和新挑战,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深刻阐明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实践要求,对做好新时代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当今世界,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只有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清醒头脑,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切实维护网络安全,为网信事业行稳致远筑牢根基。

理念决定行动,维护网络安全必须树立正确网络安全观。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网络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加强网络安全机制和能力建设,积极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全方位打造网络安全的“金钟罩”,做到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压实各方面责任,共筑网络安全防线。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责任,行业、企业要承担好主体防护责任,主管部门要履行好监管责任。面对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侵犯公民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持续形成高压态势,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深入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引导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和“保护网”。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现实警示我们,维护网络安全,必须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是确保网络安全的治本之策,是网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有志者,事竟成;笃行者,必登顶。突破核心技术,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要狠抓产业体系建设,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优化市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打通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衔接的绿色通道,力争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技术群体突破。奋发创新志,打造“中国芯”,我们就一定能加快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有力捍卫网络安全,牢牢掌握互联网发展主动权。

(来源:新华社,2018年4月23日)

突破核心技术 建设数字中国

——四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网信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信息化发展的基石。

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握信息化发展大势,着眼网络强国建设大局,对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等作出重大部署,为我们在信息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一系列重大举措,信息领域核心技术创新取得积极进展,网络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化服务得到普及。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核心技术尚未取得根本性突破,信息化发展受到制约。加快突破核心技术,着力建设数字中国,才能更好发挥信息化的驱动引领作用,构筑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

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就会被卡脖子、牵鼻子,不得不看别人脸色行事。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市场换不到的。我们必须争这口气,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增强抓核心技术突破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当然,我们强调自主创新,并不是要关起门来研发、一切从头开始,而是要分清哪些技术可以搞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哪些必须靠自主研发、自主发展。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相关战略部署,遵循技术发展规律,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就能不断攻克难关,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实现突破。

技术是关键,信息是灵魂。信息化不仅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引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支柱,更是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的加速器、催化剂;不仅是经济发展须臾不可离的“血液”,更是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工具。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数字中国,目的正是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我们既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也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治理模式变革,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增强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突破核心技术,建设数字中国,让信息化成为发展的引擎,我们就一定能更好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来源:新华社,2018年4月24日)

坚持网信事业正确政治方向

——五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国网信工作会议重要讲话

做好网信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至关重要。

“要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刻阐明了网信事业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对加强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网络强国战略思想贯穿到网信工作各方面、诸环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之所以能推动网信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就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网络强国战略思想的正确引领。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科学成果。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网络强国战略思想,我们才能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网络强国建设。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要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实践充分证明,把网信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来谋划,切实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网信事业发展就有坚强政治保证。这次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中央决定把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委员会,就是为了加强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决策和统筹协调作用,在关键问题、复杂问题、难点问题上定调、拍板、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这样,我们才能把党对网信工作的领导更好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要打造一支过硬的干部人才队伍。互联网管理是一项政治性极强的工作,讲政治是对网信部门第一位的要求。网信队伍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讲政治、懂网络、敢担当、善创新作为重要标准,把好干部真正选出来、用起来,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队伍保障。网信领域是技术密集型、创新密集型领域,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当今世界,一场新的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正在展开。能不能适应和引领互联网发展,成为决定大国兴衰的一个关键。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我们就一定能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在奋力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中更好实现亿万人民的伟大梦想。

(来源:新华社,2018年4月25日)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