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价值观与大学理念的演变 李继兵 大学理念是大学发展中的一个永恒话题。诸多大学理念的不断形成、确立、碰撞和互补,导致了现代大学教育制度、政策和模式的重大转变。21世纪是以知识为轴心快速发展的时代,现代大学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确立新的价值取向,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理念。 一、高等教育价值观是大学理念的“内核” 高等教育价值观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人们观念上的反映”,以高等教育价值主要在于个人还是在于知识或在于社会作为分界,形成了个人本位、知识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观。个人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关注促进个人知识与理智的发展,使之达到个性完善;知识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关注文化传承、知识创新、学术探求和科学研究;社会本位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则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侧重促进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无论是从个人、知识、社会视角还是从认识论、政治论的视角来考察大学的发展,都可以说明大学发展的历程与大学理念的形成和发展是一致的: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由教育到近代大学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经典大学理念,再到现代大学威斯康星思想、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教育创新思想,大学经历了从古代大学到现代大学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大学理念体系,而高等教育价值观在大学理念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高等教育价值观主导着大学理念的发展,大学理念的演变又体现了在不同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环境下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变化。 二、经典大学理念及其价值取向考察 大学理念是随着大学产生而形成,并随大学发展而成熟的。在大学理念形成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就一直作为大学理念的“核心”,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有关大学的理论和实践。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大学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史中扮演了奠基者的角色。柏拉图认为高等教育是培养具有理智和智慧的国家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倡导发展学生理性的“博雅教育”,提出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性和国家办学的理念。两位哲人的教育理念都表明了他们的教育价值观是社会本位的。 中世纪的大学理念最突出地表现在对知识发展和对无功利学术目的的追求上,这是整个中世纪的文化传统决定的。因此,在中世纪,大学理念中所包含的价值观是一种知识本位的价值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批人文主义者提出了新的高等教育理念,确立了培养具有开拓精神的社会、政治、文化和商业等领域的资产阶级活动家的教育目标,推行了反映科学成果、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教育内容,采取具有直观性和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这些都反映了以个人本位价值观为主导、社会本位价值观逐渐兴起的高等教育价值观。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大学历年的表达形式和内容有所区别,也可以说是逐步演进或发展的。洪堡和纽曼对经典大学理念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思想成为经典大学理念的主体。洪堡大学理念的着眼点是科学,核心内容为三大原则:第一,独立、自由、合作相统一的原则;第二,“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原则;第三,科学统一的原则。基于此,洪堡确立了“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统一”的理念。这一“大学理念”对以后的大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大学科学研究发展科学的第二大职能。洪堡崇尚纯理论的基础研究,特别是哲学思维的训练,知识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在洪堡的大学理念中占主导地位。纽曼对大学理念进行系统论述,著有《大学的理念》,他认为:第一,大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理智,自然科学由于其知识的狭隘和专门性,难以适应这种需要。而古典人文学科却具有较强的人文价值,有利于理智的培养。第二,知识本身就是教育的全部目的,尽管古典人文学科不能给学生以功利价值和实用价值,但它能使人得到一种“自由教育”,是一种精神的教育。可见,纽曼和洪堡都基于不同的知识观来阐述大学的目的、任务和追求,都认为大学不应该为某种实用目的而设,其任务是促进人的精神的发展。这突显出古典大学理念中知识价值的取向。 美国的高等教育最初完全承袭了英国传统模式,南北战争后迎来了高等教育的革命。1862年美国颁布《莫雷尔法》后,开设了大量的“赠地学院”。这一时期的大学理念以康乃尔大学校长安德鲁?怀特的“通用课程”和威斯康星大学校长范海斯提出的“威斯康星思想”最为著名。前者的信条是“让任何人获得任何学科的教育”,体现了高等教育价值的人文性;后者认为“大学要忠实地为社会需要服务”,创立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第三职能,高等教育价值的社会性得到了张扬。任哈佛大学校长达40年的艾略特所进行的改革也是一个范例,他把“发展广博而高深的学术”作为目标,把学术自由作为立校之本,使得新型的美国大学既“植根于美国社会和政治传统”,又体现了“高尚目的和崇高理想”。可见,19世纪美国大学的理念,对个体包含了促进其精神和理智发展的价值观;对社会则希望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至此,高等教育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和社会本位价值观得到了较完整的结合。 就整个经典大学理念及其价值观而言,高等教育的个人本位主义价值取向、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和知识本位价值取向始终是处于一种此消彼涨、相互交织的状态。对大学理念和高等教育价值观要采用辨证的方法来考察,既需要确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也要有批判和反思的精神,以利于反观其局限性,从而更好地协调个人-知识-社会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得高等教育能够健康向前发展。 三、现代大学理念与大学发展 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和多样化的大学理念,将是21世纪大学思想的一个鲜明特征,追求个人、知识、社会的和谐发展将成为21世纪大学理念的价值取向。20世纪末产生了许多全新的大学新理念,如创新教育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国际化理念、终身教育理念等等,其中创新教育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是21世纪大学的核心理念。 (一)创新教育理念。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的地位和作用将发生重大变化。作为知识生产的主体,大学不仅要一般地传授知识、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更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及追求知识创新。知识经济以“创新”为灵魂,大学教育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应以“创新”为首要理念。因此,从本质观上说,大学要确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大学只有培养使人的潜能和智慧得到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并实施“知识创新”,才能适应并促进知识经济的发展与完善。 (二)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理是迄今为止人类对社会发展认识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它既尊重人的权利,也尊重自然的权利,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1998年首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表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中强调“我们重申,应保持、加强和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重要作用,特别是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使命。”这是贯穿报告的一条主线,也是21世纪世界各国共同的大学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大学教育如何有力地推动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大学教育如何有效地使自身获得可持续发展。为此,大学要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人才,自觉担负起向社会各界群众普及宣传可持续发展理念、知识的义务和职责;利用雄厚的学术力量和学科优势,通过知识传播教学、知识创新 科研 和知识应用产业,大力开展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主动为政府部门和有关职能机构提供有关的专业知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文化、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